法律语言研究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专业委员会  组织机构  秘书处  活动安排  资源下载  研究所  概况介绍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研究平台  学生园地  资源共享 
当前位置: 首页>>最近新闻>>正文
 
第二届“国际法律语言学家协会”(IAFL)亚洲区域会议在圣托马斯大学顺利举行
2016-07-15 19:47  

2016年7月7-9日,第二届“国际法律语言学家协会”(IAFL)区域会议在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圣托马斯大学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国际法律语言学家协会”(IAFL)主办圣托马斯大学研究生院承办吸引了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代表参会。我校商务英语学院校级文科基地商务与法律话语研究中心主任袁传有教授应邀做大会发言,徐优平副教授应邀参会并宣读论文。

图1 袁传有教授做大会发言

会议为期三天,包括一场主旨演讲、六场大会发言、两组专题讨论、六组平行讨论组,涵盖了庭审话语研究、语言证据分析、文本作者分析、谎言识别、多模态普法话语研究、调解话语研究、双语或多语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课题。

7月7上午,菲律宾最高法院大法官Honorable Antonio T. Carpio 围绕“Forensic Linguistics in the Philippine Supreme Court”这一话题,重点介绍了法律语言在菲律宾最高院的应用情况。Carpio大法官致力于推动最高法院判决文书等法律文献电子化工作,建成了网络法律图书馆(e-library)。大法官坦言,他用forensic linguistics为关键词在该网络图书馆进行了检索,发现与法律语言直接相关的问题在最高法院只出现过两次,但是这足以让法官重视法律语言的重要性。他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最高法院判决书中引用文献时出现的版权纠纷问题。他强调,即便是法官撰写的判决书,在引用学术观点时也需要充分尊重作者的版权,及时注明出处,否则会涉嫌剽窃。

在随后的大会发言中,来自各地的专家与大家分享了最新的思考与研究成果。来自英国阿斯顿大学的Krzysztof Kredens博士从本体论的角度重点论证了专家证人必备的五种能力,例如学会寻求专家作证时话语的可理解性与专业性的平衡。他强调,我们既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非语言学背景的庭审参与者明白我们的分析,又要适当地使用专业术语,让另外一方聘请的专家证人信服,认可自己的专业水准与学识。来自香港大学的Eva Ng 博士结合真实的语料,分析了香港陪审团成员存在无法准确、完整理解英语庭审的问题,并提出配备两名专职法庭口译员,为陪审团成员提供耳语翻译服务等建议。

来自英国QED咨询公司的Isabel Picornell博士在回顾了现有测谎研究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基于语言分析的谎言识别方案。来自澳大利亚的Georgina Heydon博士分析了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推出的网上匿名性骚扰举报平台的使用情况,发现由警察系统设计的问题无法有效掌握案件的信息,需要对问题进行重新设计。来自美国西雅图大学的Janet Ainsworth教授则呼吁法律与语言学界需要把视野再拓宽一些,在分析法律与语言的问题时融入社会学、心理学等最新研究成果。她强调,唯有跨学科的视野与思路才可以让法律语言学走得更远。

我校袁传有教授题为“Multimodality matters in Forensic Linguistic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的大会发言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兴趣。袁教授以评价理论为基础,以中国反腐败普法语篇为语料,探讨如何通过话语更好地构建反腐态度,实现从“法制”到“法治”的跨越。此外,在分组发言阶段,徐优平副教授在分组讨论时宣读了题为“Scolding “parents” and caring “friends”: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ntity of mediation helpers in China”的论文,重点介绍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调解中观察团成员的角色建构与存在的问题,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与讨论。

图2 徐优平副教授宣读论文

本次会议是继去年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法律语言学大会暨国际法律语言学家协会双年会(IAFL 12)”的又一次法律语言学学术盛宴。本次会议不仅是学者交流学术成果的平台,是大家探索研究新思路、新方法、新话题的平台,更是激发年轻学者对法律语言学的热情、培养青年学者的平台。7月9日下午在富有菲律宾特色的器乐演奏中本次大会圆满结束。

图3 与Janet Ainsworth教授、Eva Ng 博士合影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后台管理 |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07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法律语言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