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本情况

姓名:刘愫贞
性别:女
文化程度:大学本科
最高学位:学士
专业类别:汉语言文学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工作单位(全称):西北政法大学
居住地(省、市):陕西省西安市
二、 业务专长
所属专家组:顾问
在专家组担任职务:一般成员
个人专长:应用语言学、法律语言史、法律语言与法律文化。
咨询范围:法律语言与法律文化,法律语言史
对象:法律语言专业委员会的同道
专家联系方法:手机:13892853998;电子邮箱:nuer166@sina.cn
住址:西安市长安南路300号西北政法大学15号楼
三、 主要成果
研究项目
著作:
1.《现代汉语概要》未来出版社,1987。
2.《法律语言:立法与司法的艺术》(主编)(获西北政法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
3.《语言表意新论》(获陕西省第五次(1993-1996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香港天则出版社,1994。
4.《法律工作口才学》(副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
5.《判词语体论》四川巴蜀书社,2009。
6.《三名文品》(撰稿人之一)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论文:
1.《〈刑法〉中的模糊语词》(获陕西省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刊《汉语学习》1984-4。
2.《试论法规模糊语词的特征》刊《汉语学习》1985-1。
3.《刑事法规条文中的判断句及其运用》刊《唐都学刊》1989-1。
4.《〈吕刑〉语言风格三题谈》刊《修辞学论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
5.《法律的语言本体》刊《人文杂志》1994-4,《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2期摘转。
6.《法律语词的类别与特征》刊《语文建设》1993-8。
7.《〈吕刑〉与法律语言》刊《法律科学》1993-1。
8.《论陕甘宁边区司法文书的语言艺术》刊《修辞学新探》(香港)1994。
9.《论〈唐律疏议〉语言承继的跨越性特点》刊《平顶山师专学报》(创刊号)1999-1。
10.《法律语言的渊起及演变风格的跨越性特征》《宁夏社会科学》 2001-4。
11.《论法律语言学的学科定位》刊《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
12.《论中国法律语言历史演进规律》刊《语言与文学研究》2003-5。
13.《论中国法律语言的渊起》刊《语言与文学研究》2003。
14.《谈〈记得当年来水成〉的语言艺术》刊《修辞学习》1992-2。
15.《谈商品广告中的语病规律》刊《写作》1984-4。
16.《新闻语言的“奢侈化”与语言的规范化》刊《新闻与写作》2003-4。
17.《清代判词语言的法文化视角》刊《学术交流》2005-11。
18.《宋代判词语言“散”化走势及其法文化精神特征》刊《中国律师和法学家》2005-6。
19.《论新闻语言审美意识的表征》刊《修辞学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0.《樊增祥判词语言的礼法文化价值》刊《美中法律评论》2006-5。
21.《论白居易<甲乙判>语言价值及其法文化精神》刊《当代文化教育研究》2006-6。
22.《法律语言与法律文化论》刊《当代文化与教育》2007-9。
23.《中国历代判词语言法文化的现代价值》刊《美中法律评论》2007-7。
34.《“奇葩”“风景线”“期待”及其“慰藉”——电视节目主持人语文水平之窥见》刊《社科研究》总第六十期。
25.《法律语言的法律文化研究》刊《中国法律语言展望》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7。
26.《论先秦两汉判词语体的风格特征》刊《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4。
27.《〈名公书判清明集〉的语体风格》刊《毕节学院学报》2009-1。
28.《论古代司法语言的规范化》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1。
29.《词义演变中的的法律文化——以“礼”“刑、法、律”为例》刊《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1
30.《刍议唐代判词语言表意模式的人文情怀》刊《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4.
教材
1.《法律语言学教程》(合著)法律出版社,1997。
2.《新编实用写作教材》(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
3. 《大学写作》(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实用经济文书写作》(合著)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
5.《实用写作教程》(合编)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
重要社会服务工作:
曾担任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副秘书长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多次参与社会调查,执笔完成多个调研报告,其中有两个报告获奖,独立完成多项“参事建言”,其中被省长、副省长等有关领导批示的有四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