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语言研究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专业委员会  组织机构  秘书处  活动安排  资源下载  研究所  概况介绍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研究平台  学生园地  资源共享 
当前位置: 首页>>专业委员会>>资源下载>>正文
 
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会第5期工作简报
2023-05-04 17:51  

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会

5期工作简报 20071116


秘书处地址:广州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法律语言学研究所

邮政编码:510420  电话:02036207155     传真:02036209564

E-mail:cafl_mishuchu@yahoo.com.cn 网址:http://www.chinaflr.net


2008法律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讯【广州】

“法律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会年会”将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承办,于200811月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推进我国法律语言学的研究和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使我国法律语言学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顺利地与国际法律语言研究接轨。现将研讨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承办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

会议时间20081178日,为期2

会议地点: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大道2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会议主题:二十一世纪的法律语言研究和应用

主要内容

1)法律语言学理论研究

2)法律语篇分析

3)法律翻译和法庭口译研究

4)法律语言研究的应用

5)法律语言教学研究

6)法律语料库建设

7)法律语音学研究

会议主题发言人

  Malcolm Coulthard 英国阿斯顿大学教授

  Roger Shuy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

参加会议人员: 会议将接受从事法律语言研究的国内外学者和研究生报名参加

  本期内容:

法律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讯

法律语言学界大事记

学术前沿:《中国法律语言鉴衡》受到关注

法律语言学Q&A

法律英语学习园地


法律语言学界大事记

怀念陈炯教授

200755上午,著名的法律语言学专家无锡江南大学教授陈炯先生因病辞世,永远离开了他一生热爱的事业——法律语言学。陈先生一生治学严谨,学术成果斐然。其在法律语言学,文化修辞学以及语法方面的成就对推动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杜金榜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刘愫贞教授、刘蔚铭教授,江西农业大学李振宇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潘庆云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王洁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吴伟平教授等(按姓名拼音排序)先后撰文表示深切悼念。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会网站也推出专题报道,缅怀陈炯先生。

首届全国言词证据的分析认证与司法应用研讨会在登封成功召开

2007616日至17日,首届“全国言词证据的分析认证与司法应用研讨会”在河南省郑州市登封人民法院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和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主办,登封市人民法院和中原区人民法院联合承办。会议提出了“言词证据的分析认证与司法应用”这一前沿问题,共收到论文近30篇。代表们围绕当前司法领域中存在的言词证据的分析认证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形成了法律与语言两个领域的精彩对话。


《中国法律语言学展望》正式出版

继第四届法律语言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上海胜利召开之后,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中国法律语言学展望》正式出版。本届年会共有80多名代表参加,其中45名代表的论文收入论文集。本论文集分为法律语言学研究、法律语言应用研究、法律语言翻译研究和法律语言教学研究四个大类,阐述了法律语言学学科建设的各类重大问题、法律语言信息论、立法语言、庭审语言、司法语言、法律翻译、法律语用学、法庭口译、法律语体与修辞、法律语言心理学、法律语言学新进展、法律语言与司法正义、法律语言教学等课题。本书的出版将引起更多学者对法律语言学的关注。


暑期译事

——记广外大法律语言学研究所大型法学培训课堂口译项目

200771683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律语言学研究所法律翻译研究室余蕾、沈璐、杜碧玉、徐优平老师组成了一个翻译团队,承接了为期三周的大型项目“2007法律诊所教育研讨会”的课堂口译工作。这是法律语言学研究所继政府规章翻译项目后的又一服务社会的重要项目。该培训项目由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资助,由美国美利坚大学华盛顿法学院、太平洋大学麦克乔治法学院具体承办。该项目旨在帮助中国法学教师提高诊所教育、辩护技巧教育技能。上述两个大学派出资深教授负责具体教学工作,整个项目用英语授课,中国政法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30余名法学教授分成诊所教育、辩护技巧教育两个学习小组参加了培训。据悉,该培训项目为期三年,2008年将在杭州举行,由浙江工商大学负责承办,2009年由中国政法大学承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二批法律语言学方向博士生论文答辩

    2007927下午,第二批法律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文科基地演示厅进行了论文答辩。此次答辩委员会由张德禄教授、刘蔚铭教授、莫爱萍教授以及张新红副教授四位专家组成,张德禄教授任答辩委员会主席。本届博士论文获得委员会全票通过,袁传有成为我国法律语言学方向第三位博士学位获得者。


学术前沿

《中国法律语言鉴衡》受到关注

资深法律语言学专家潘庆云教授的法律语言学专著《中国法律语言鉴衡》(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12版)问世以来,不仅得到法学界和语言学界的好评,也受到了国家法制领导机关的重视。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张穹副主任以办领导讲话的形式以《谈法律语言及其在立法实务中的运用》为题,在国务院法制办网站上发表了万余字的长文介绍了《鉴衡》一书对法律语言内涵、属性、特点、操作要求,立法语言各层次特点和要求的研究成果。潘教授自1980’年代初提出建立法律语言学的构想和建议后,二十多年来身体力行,从不间断,迄今已出版法律语言学专著及高校教材共12部(包括合著),发表法律语言学论文120余篇。历年来,潘教授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的裁判文书改革和立法课题,用法学和法律语言学等发面的专长与成果为国家的法治、司法公正、社会公平正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征峰、悦菡供稿)

法律语言学Q&A

Q1: 请问目前有哪些高校开设了法律语言学研究方向, 其各自的研究侧重点在哪里?

A: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了博士生和硕士生层次的法律语言学研究方向,研究的重点是法律语言学的理论建设和法律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应用。中国政法大学开设了博士生层次的法律语言学研究方向,除了语言学角度的研究外,也很重视法学角度的探讨。西南政法大学开设了硕士生层次的法律语言学研究方向,目前研究重点主要是法律翻译。


Q2: 目前在中国, 法律语言学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本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安排似乎主要是理论的学习, 社会上似乎也没有相应的职位出现, 请问研究生的出路在哪里呢?

A:就广外大的情况看,除了理论学习外,还安排一些课程加强研究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研究生需要对自己的未来做一定的设计,主动地扩充必要的知识。应该尽量达到复合型人才的标准。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尚处在开创阶段,研究尚未真正渗透到法律实践中,但是在若干年后,帮助解决涉及语言的法律问题将会是法律语言学研究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国目前合格的法律语言人才尚十分缺乏,例如,需要大量的法律翻译人才,但是现有的培养规模远远跟不上。研究生培养一方面要应社会之急需,另一方面要搞好人才储备。随着法律语言学学科的发展,未来对法律语言人才的需求将急剧增加。


Q3: 法律语篇信息标注对法律语言学研究起着怎样的作用?

A:法律语篇信息标注是根据有关法律语篇信息结构的观点进行的,主要是为了建设法律语料库,该库建好后,将能为法律语篇分析甚至普通语篇分析开辟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信息角度的语篇分析是目前国际范围内语言研究的薄弱环节,鉴于人们的交际均是为了传递或使用信息,语篇信息分析应该成为未来的语言学研究热点之一,也应该是法律语言学研究的特色之一。


法律英语学习园地

Criminal Punishment Overview

Criminal Punishment, penalties imposed by the government on individuals who violate criminal law. (Criminal law prohibits behavior deemed harmful to society as a whole, whereas civil law governs private interactions between individuals.) People who commit crimes may be punished in a variety of ways. Offenders may be subject to fines or other monetary assessments, the infliction of physical pain (corporal punishment), or confinement in jail or prison for a period of time (incarceration). In general, societies punish individuals to achieve revenge against wrongdoers and to prevent further crime—both by the person punished and by others contemplating criminal behavior. Some modern forms of criminal punishment reflect a philosophy of correction, rather than (or in addition to) one of penalty. Correctional programs attempt to teach offenders how to substitute lawful types of behavior for unlawful actions.

Throughout history and in many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societies have devised a wide assortment of punishment methods. In ancient times, societies widely accepted the law of equal retaliation (known as lex talionis), a form of corporal punishment that demanded “an eye for an eye.” If one person’s criminal actions injured another person, authorities would similarly maim the criminal. Certain countr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still practice corporal punishment. For instance, in some Islamic nations, officials exact revenge-based corporal punishments against criminals—such as amputation of a thief’s hand—under the law of hudūd. Monetary compensation is another historic punishment method. In England during the early Middle Ages (5th century to 15th century) payments of “blood money” (wergeld) were required as compensation for death, personal injury, and theft.

Penology, the study of criminal punishment, is a subfield of criminology. Criminologists theorize about why people commit crimes and deviate from society’s norms of behavior. They also study how society punishes criminals because different methods of punishment may cause people to alter their behavior in different ways. Thus, criminologists devise theories that not only explain the causes of crime but that also address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lthough some societies still use ancient forms of harsh physical punishment, punishments have also evolved along with civilization and become less cruel. Punishments range in severity depending on the crime, with the most severe forms applied to individuals who commit the most serious crimes. In most industrialized societies, contemporary punishments are either fines or terms of incarceration or both. Contemporary criminal punishment also seeks to correct unlawful behavior, rather than simply punish wrongdoers.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后台管理 |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07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法律语言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