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下午2:30,商英学院研究生办特邀硕、博士生导师曾利沙教授在二教116举办了一次专题讲座,主题为“如何写好高质量学术研究论文——予研究以个性”。参加本次讲座的有周富强副院长、院研究生办公室主任杜金榜教授、蔡芸教授、商英学院中青年教师以及商英学院全体研究生。本次讲座由周富强副院长主持,并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整个讲座学术氛围浓厚、气氛活跃、说理透彻、讲解生动,是一次难得的学术对话大餐。
周富强副院长主持讲座并讲话
周副院长向大家介绍了曾教授的学术科研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如发表的论文、译著及承担“十一五”规划重要课题等。曾教授现任院应用翻译研究中心主任职务,该中心网页设立二十多个栏目,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宝库。曾教授的学术成绩,特别是对待科研的态度和热情,为广大中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们树立了好榜样。
曾利沙教授做专题学术研究论文指导讲座
曾利沙教授以轻松幽默的开场白吸引了大家,并从《荀子·正名》中的“以仁心说、以仁心听、以公心辨”切入主题,鼓励大家多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本学科领域中科研的最新发展,并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曾老师从七个方面、七组关键词入手说文解字,引领大家理解其中隐含的奥妙,引导大家如何找到学术研究的突破口,如何赋予论文以个性,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第一组关键词为“如+何”;曾老师从环境、资源、内在因素、运用策略、采用战术、思想态度等方面分别详细阐释了这两个字,并讲授了如何搞科研,强调了创新思维、细致观察、论证缜密、善于同中见异和异中求同以及灵活运用各种科研方法。曾老师还把翻译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等结合起来,列举出许多本学科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向大家阐释了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第二组关键词为“写+好”,包括论文写作的详细过程和要求,以及所涉及的许多细节和注意事项。第三组关键词为“高+质+量”;“高”即刊物的档次、“质”即研究对象的相关理论与运用、“量”即论文质量与数量的最佳组合方案。第四组关键词为“学+术”;曾老师详细阐述了“纯理论”与“技术理论”的概念与重要特征,并举例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区别与内在联系。第五组关键词为“研+究”;要“研”其“理”、“究”其“因”,以英语线性段落模式为例说明了要研究其本质特征、类型、成因及主次关系特征等,最后找出背后隐藏的各种原因。第六组关键词为“论+文”;“论”即文章要有鲜明的论点、有力的证据、典型的案例、周延的概念、深刻的分析、明晰的说理、高度的概括、完备的结论;“文”即论文要具有文采、语言简练、条理清楚等。第七组关键词为“个+性”;“个”即独到的见解、精辟的论述并力求原创;“性”即继承与批判的基础上的创新。概括来讲,“学+术+研+究”的本质特征就是要“辨其质、定其性、究其因、探其果、明其道、研其理、辨其说、立其形”。最后,曾老师引用了许多名家论要,进一步启发、鼓舞了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
研究生代表黄艳琼在讲座后谈心得体会
研究生代表黄艳琼在讲座后说,曾教授的语言极富风采,且整个讲座条理清晰、前呼后应,本次讲座对研究生论文写作帮助非常大,也会使同学们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受益匪浅。非常感谢曾老师的精彩讲座,并期待今后会有更多类似讲座。
教师代表在讲座后谈心得体会
教师代表在讲座后发言,感谢曾老师长期以来给予的多方面启发,原来总是盲目地思考问题,现在可以归纳别人的理论从而发展自己的观点,在论文写作方面收获很大。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认真地聆听并记录下珍贵的经验和心得
最后讲座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两个多小时的精彩讲座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使大家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使同学们增强了论文写作的兴趣与信心,使与会教师明确了科研的努力方向,而曾老师自始至终都是激情洋溢、声情并茂地向大家传授多年以来的心得,这种敬业精神值得大家的敬佩和学习。这次讲座是我院学术科研系列讲座的第二讲,对带动科研和教学研究、营造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中青年教师及广大研究生的学术科研水平等均具有重大意义,同学们期待今后还会有更多的精彩讲座。
|
|
|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