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3日至15日,由国际法律语言学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orensic Linguists, 简称“IAFL”)主办的“第十五届国际法律语言学家协会双年会(IAFL15)”线上会议顺利召开。广外法律语言学方向的研二和研三共计13位硕士研究生,在袁传有老师、徐优平老师、张少敏老师的带领下,与博士研究生们组成阵容强大的广外代表团,一同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国际顶级法律语言学学术盛会并做分会场报告,展示了广外研究生们在法律语言学研究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在本次会议上,研究生同学们报告的论文内容丰富、视角新颖。三年级研究生们主要围绕法律书面语、法庭过程互动、语言证据三大主题进行学术分享。周莎莉同学以语法隐喻和评价资源为语言资源分析工具,采纳合法化语码理论中的专门性原则为身份构建框架,探索了美国司法意见书中法官不同身份的构建;郭王茵同学通过语篇信息视角分析民事案件争点整理中的信息处理过程,并归纳争点背后所体现的对语篇信息点的处理与加工规律。
图1 周莎莉和郭王茵同学宣读论文
杨振国同学借助修辞学中的认同理论和说服性诉求来分析律师辩护词,探索律师如何运用不同的认同策略使自己使用的夸张修辞获得法庭听众认同;房永形同学运用及物性系统和MOOD的从句结构来分析庭审语篇中不同当事人的言语特征,研究发现检察官表现出的权力要强于专家证人。
图2 杨振国和房永形同学宣读论文
梁宋曼同学研究中文自杀信的作者鉴别问题,她从形式汉语句法和语篇信息角度选取可能具有判别力的语言特征,并通过判别分析测试出了有效判别作者的特征;夏雨馨同学借助语篇信息理论,结合法律实践,从法律视角试图找出判决书中可帮助有效识别“同案”的语言特征;李云钤同学从语篇信息角度对比两篇博士论文中信息点和信息树等特征,研究学术论文的文本相似性问题。
图3梁宋曼、夏雨馨、李云钤同学宣读论文
二年级研究生们两两合作,积极参会,分别围绕公诉人问话、互联网法庭、警察询问笔录转写问题分组宣读论文。郑晓婷和王垚同学运用符号学理论,从视觉元素和布局两方面对比分析中国互联网法庭与传统法庭的差异,发现虚拟法庭存在着解构法庭权威感、合法性、理性和等级性的潜在问题。马玉荣和彭健铭同学从信息流、会话结构、问话类型的角度分析公诉人在法庭上的询问模式,发现公诉人在不同询问阶段,根据交际目的的不同,其采用的问话类型呈现出不同形状的询问模式。张晴和唐栩宜同学借助叙事预构理论和衔接理论,分别比对了警察询问笔录的叙事结构与询问大纲,异常语言特点与警察话语特点,研究论证了笔录中的被害人陈述很可能是经过警察询问者重构的“加工产品”。
图4 研二同学们宣读论文
会议期间,参会的研究生同学们不仅在问答交流中使得自己论文得到进一步的指导和发展,还在聆听学术报告中学习和了解到优秀学者们的学术成果以及法律语言学研究的新动向、新方法、新思路。本次广外硕士研究生同学应邀参会人数多达13人,如此庞大参会阵容在IAFL历史上尚属首次。这离不开广外国际化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办学思路,得益于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会后,参会同学纷纷表示,很自豪自己是广外人,很荣幸在学校的培养下,有机会应邀参加法律语言学界顶级学术盛会。此次会议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让大家领略到学术大咖的风采和学术研究的魅力,还使同学们对法律语言学的了解更上一层楼!相信广外的法律语言学研究生同学们未来也将潜心研究、砥砺前行,积极参与法律语言学学术交流,展示法律语言学研究生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