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语言研究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专业委员会  组织机构  秘书处  活动安排  资源下载  研究所  概况介绍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研究平台  学生园地  资源共享 
 博士生园地 
 硕士生园地 
 本科生园地 
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所>>学生园地>>正文
 
云山讲座教授系列讲座之法律语言学系列第三讲 危机谈判中的和谐关系:法律语言学的释解
2023年03月13日 图文:李明月 

1215日晚6点半,我校云山讲座教授Terry Royce的系列讲座继续开展。本次讲座由商英学院副教授、法律英语系主任张新红主持。参加讲座的有袁传有教授、徐优平副教授等老师代表以及各个年级的法律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法律语言学硕士生和博士生等30余人。





图一:张新红主持讲座

本次讲座就“法律语言学”为主题开展的系列云讲座中的第三讲,讲座题目为Rapport in Crisis Negotiations: A Forensic Linguistic Interpretation(危机谈判中的和谐关系:法律语言学的释解)。本次讲座主要分成三个部分进行:课堂知识回顾、重点理论讲解、课堂问答。

图二:Terry Royce教授进行主题讲座

首先Terry Royce教授对之前进行的前两讲的内容做了简要的回顾,主要包括话语交流的一般目的、口语语篇的本质、情态化和意态化、合作原则等内容。

图三:Terry Royce教授进行讲解回顾

接着,Terry Royce教授重点讲解了危机谈判理论的模式,主要包括: "Getting to YES" Negotiation Model; "Getting to No" Negotiation Model; Instrumental or Bargaining Model; Communicative or Interactive Approach; Behavioral (Change) Influence Stairway Model; Cylindrical Model; Structural Tactical Engagement Process (STEPS) Model这七中模式。其中第一种模式涉及四种因素:交际双方,利益,双方共享的选择以及达成协议的客观标准。上述四种因素是达成谈判协议的最佳选择方案(Best Alternative to Negotiated Agreement)的重点所在。第二种模式在危机谈判中不具有可行性与第一种模式正好相反,这种模式不利于谈判双方达成一致关系。第三种模式是指在谈判中交际双方都有各自的需求,所以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危机谈判的过程也被看做是谈判双方为了争取各自利益进行一种资源分配或者是交换的过程。第四种模式重点强调危机谈判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谐融洽以及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对于化解危机至关重要。最后三种模式是对危机谈判中的行为过程和交际主题以及交际技巧进行了具体模型的构建。危机的成功化解需要经过四个阶段: Precontemplation, Contemplation, Preparation, Action

图四:Terry Royce教授对主题进行重点讲解

理论模式分享完毕之后,Terry Royce教授强调了主动倾听在危机谈判中的重要性,向老师以及同学们介绍了一些主动倾听的技巧。主要包括听话者可以对一些开放性问题进行提问,要求说话人讲明白自己的观点,进行总结或者释义,向说话人反馈出自己的感受等方面。除此之外,Terry Royce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在危机谈判中如果想要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化解危机应该做到态度诚恳,主动倾听,积极提问,有同情心理以及找到共同立场等方面。

紧接着,Terry Royce教授分享了由Marc Sakaguchi博士进关于融洽关系的学术研究。该研究将上述的危机谈判的7种模式与融洽关系进行了有效的结合,认为危机谈判的核心和目的就是建立谈判双方的融洽关系。关于融洽关系的交际重点分享了融洽关系的PAC Model。和谐的人际关系互动过程是进行为上的让步以及对积极性(Positivity),关注度(Attentiveness)以及合作(Coordination)内在回应的过程。这一模型是对融洽关系一种比较全面的描绘,使得这种人际关系在所有的语境中都可以被识别出来。融洽关系的本质就是交际各方从不同的层面都能感受到人与人的和谐交流。

最后是问答部分,听完Terry Royce教授的讲座,老师和同学们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积极地与Terry Royce教授进行探讨。比如rapport developmentrelationship building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热烈有趣的回答。至此,本次云山教授讲座第三讲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后台管理 |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07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法律语言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