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分组讨论具体安排
温馨提示:下午2点整,请会议代表在维也纳国际酒店楼前乘坐会务大巴,到中原工学院北校区参加会议
l 2:30-5:40 分组发言
l 4:00-4:15 茶休(地点:1-4小组在东阶一楼走廊、5-8小组在东阶二楼走廊)
第一组: 东阶梯教室2(主持: 李长林、葛云峰)
杜凤凤、薛丽
|
法律英语中模糊语存在的客观性及其积极作用
|
范湘平
|
从语言哲学看法律语言叙事研究
|
葛云峰
|
从庭审会话中的信息转述看庭审各方交际目标的实现
|
郝玉娟
|
论法律语言学的发展趋势
|
黄春芳
|
后现代主义与西方法律语言研究的转向
|
李力
|
法律语篇幽默的隐喻
|
李长林
|
法律语言颠倒词现象探析
|
刘娟
|
庭审中法官信息整合机制研究
|
温丙存
|
试论法律社会学视角下的法律语言研究
|
严琼湘
|
关于法律叙事学研究的构想
|
邹玉华
|
法律语言学学科体系构想
|
第二组: 东阶梯教室3(主持: 马庆林、熊德米)
熊德米
|
话语分析与司法正义
|
李跃凯
|
影响法庭质证模式因子研究-语篇分析视角
|
陶虹
|
以交际功能为视角对庭审语言的观察
|
翁金翠
|
辩护词的篇际互文性探讨
|
张彦
|
立法语言的用词规范化思考
|
周祝
|
记言性司法笔录的语言技术
|
马庆林,张京鱼
|
法律英语术语“crime”和“offense”考证
|
李婷婷
|
中国警察讯问中的礼貌语言——顺应论角度的研究
|
郭婧磊
|
谁在主宰庭审中的话语权?
—— 以美剧《波士顿法律》中的打断现象为例
|
何静秋
|
法庭话语标记语all right的动态顺应研究
|
张雯雯
|
证据能力考察下的笔录语言研究
|
第三组: 东阶梯教室4 (主持: 李诗芳、黄萍)
张少敏
|
从修辞角度看民事案件律师代理人辩论词的信息发展
|
谢俊祥
|
基于“前见”分析的刑事诉讼庭审讯问
——兼论“沟通理性”语境下的司法正当性证成
|
杨凤仙
|
不见硝烟的战争--审讯语言特征分析
|
黄凯
|
一段防诈骗动画短片多模态人际意义的建构
|
李诗芳
|
刑事审判语境中的称谓语及其人际功能
|
王亮
|
论讯问言语环境
|
陈文玲
|
从信息结构的角度分析预设在讯问中的应用
|
黄萍
|
侦查讯问话语中的言语行为选择
|
关成勇
|
民事庭审中无律师代理诉讼与律师代理诉讼对比研究
|
崔玉珍
|
中国法律中表义务情态动词的研究——基于语料库的学习
|
郭万群
|
多模态视阈下的法律事实及其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