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4日下午3:45-5:00,法律语言学研究方向2011级博士研究生张少敏的博士论文答辩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科基地召开。答辩委员会由主席丁建新教授、成员宫齐教授、王小海教授、徐章宏教授和袁传有教授组成。法律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杜金榜教授、法律语言学方向的博硕士研究生和教师、文科基地其他研究方向的博士生也参加了本次答辩会。

图一: 答辩会现场
张少敏的博士论文题目是A Study on Authorship Attribution for Chinese Texts Based on Discourse Information Analysis(基于语篇信息分析的中文文本作者鉴别)。答辩会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由答辩人介绍其博士论文的主要内容;第二环节由答辩委员会专家就论文内容进行提问,并由答辩人回答;第三环节由答辩委员会宣布答辩结果。

图二: 张少敏介绍论文主要内容
首先,张少敏介绍了其博士论文的主要内容。论文包括八个部分。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博士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原因、研究目标、研究问题和论文架构等。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系统梳理了文本作者鉴别领域的相关研究、语篇研究常用的理论和方法,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评述。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是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主要在杜金榜教授提出的语篇信息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博士论文的分析框架,并对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五章和第六章是具体的语料分析。其中第五章分析了预先存在的中文文本的语篇信息特征测试;第六章概括了按设计要求撰写的语篇的语篇信息特征测试。第七章和第八章是全文的总结部分,概括了论文的主要发现,回答了引言中提出的研究问题,并对论文的意义进行了总结。
然后,答辩委员会就张少敏的博士论文一一进行了评价和提问。主席丁建新教授肯定了此论文的创新性和时代性,肯定了张少敏的辛勤付出并提出了其文本作者识别和司法人员进行文本作者识别的不同等问题。宫齐教授、王小海教授、徐章宏教授和袁传有教授分别给予了好评,肯定了其研究成果对司法实践的贡献意义,并建议若能附加真实语料,可以进一步增强其说服力;以及对其摘要和参考文献等提出问题和建议。张少敏对答辩委员会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并感谢专家们的建议,表示要对其论文再做修改和完善。

图三: 丁建新教授提出问题
最后,全体参会人员回避,答辩委员会进行最后评议。经评议,一致认为张少敏的博士论文视角新颖、研究方法得当、分析细致入微、说服力强、现实意义巨大,主席丁建新教授宣布张少敏的博士论文答辩顺利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