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师生参加
第十四届“国际法律语言学双年会”
2019年7月1-5日,第十四届“国际法律语言学双年会”(IAFL 14)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顺利召开。“国际法律语言学双年会”由国际法律语言学家协会(IAFL)主办,每两年召开一次,是全球法律语言学界的顶级学术盛会。今年,来自澳大利亚、中国、英国、美国、菲律宾、南非等近20个国家的12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法律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师生在主任袁传有教授的带领下,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原工学院等主要团体会员单位的专家为核心,组成了阵容强大的“中国代表团”, 共计18人,全程参与大会并分别宣读论文。

图1 IAFL新任主席Janet Ainsworth教授(右三)与部分中国代表合影
为期五天的大会共包括3个法律语言学工作坊、7场主旨发言、3场专题研讨、1个圆桌论坛、26场平行讨论、1场海报展示、1场研究生研讨、2场法律语言学新书发布会。法律语言学工作坊围绕警察讯问、简明法律文书写作、法律语言学教学三个专题展开。主旨发言专家分别围绕法律词汇、警察讯问、澳大利亚土著语言、法律语言规划、法律语言行为准则、法律语音转写与翻译、法律语言学的机遇与挑战等七个主题,深入介绍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此外,与会代表们通过平行讨论组充分展示了各自研究的内容、方法与发现,并通过10分钟的问答与参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本次会议有三大亮点:第一、突出本地特色,集中展示澳大利亚土著人群的法律与语言权利保障与研究成果。长期从事土著语言研究的Michael Walsh教授在其主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涉及土著人群的土地案件特点、存在的法律语言问题。此外,大会还专门设立圆桌论坛,邀请澳大利亚西北部土著聚居区的法庭口译专家,介绍涉及土著人群案件的法庭口译的特点、难点与对策。
第二、面向司法实践,呼吁跨界合作。本次会议的论文以应用研究为导向,围绕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法律语言问题,如庭审语言、合同纠纷语言、网络欺凌话语、法庭口译实务、敲诈勒索信等,展开分析。此外,新任IAFL主席Janet Ainsworth教授在其主旨发言中强烈呼吁跨界合作,鼓励法律语言研究专家主动出击,通过论文合作等方式把成果发表到法学期刊,让法学界实实在在地看到、了解我们的研究与价值。
第三、组建学术团队,全面展示本国研究成果。除了东道主澳大利亚的强大参会阵容(共43人)外,中国代表团是第二大参会团体,共计18人(含香港2人、台湾1人)。此外,英国15人、菲律宾12人、美国8人、日本7人、南非5人。这充分体现出法律语言学研究逐渐呈现出团体协作、优势互补的趋势。新任IAFL主席Janet Ainsworth非常熟悉中国法律语言学的研究,多次前往法律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的团体会员单位讲学。她对中国代表团的积极参与给与了高度评价。她指出,中国的法律语言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离不开法律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的桥梁纽带、平台作用,更离不开广大学者的辛勤耕耘。她期待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可以组建法律语言学研究团队,为推动全球法律语言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
本次会议是继2011年IAFL 11以来,法律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第五次组团参与国际法律语言学大会,参会人数多、参会质量高,被国外同仁亲切的称呼为“中国代表团”。本着“展示中国成果、发出中国声音”的理念,法律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尽量从会议论文选题、写作与展示、行程安排、参会讨论等各个方便提供协助,发挥团队凝聚力,确保参会代表获得最好的学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