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上午,法律语言学方向博士生曹慧姝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华南理工大学武建国教授担任,委员包括中山大学何清顺教授、中山大学陈瑜敏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霍永寿教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胡春雨教授。
曹慧姝的博士论文题目是:Narrative Contestation in Attorneys’ Closing Arguments: A Corpus-Assisted Social Semiotic Analysis of Criminal Trials in the United States(控辩律师结辩陈词中的叙事对抗:语料库辅助下美国刑事庭审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本次论文答辩共分成三个环节进行:博士生进行论文展示、答辩专家针对论文内容进行点评和答辩委员会宣布答辩结果。
首先,在论文展示环节。曹慧姝围绕美国刑事庭审中控辩律师结辩陈词的多模态叙事对抗展开汇报。研究以五个警察暴力执法案件的庭审语料为基础,融合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后经典叙事学理论框架,采用语料库辅助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方法,借助UAM CorpusTool、ELAN和Praat等多模态标注工具,深入解析语言与副语言符号在叙事对抗中的协同机制。论文创新性地构建“微观符号资源-中观情景语境-宏观社会文化”三维分析模型,揭示叙事对抗本质上是多模态符号实践、情境协商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互构的动态过程,为理解美国对抗式司法体系中“法律真相”的社会建构提供了全新视角。

图1 博士生曹慧姝论文答辩
在专家点评环节,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选题创新、研究深度及方法论结合给予充分肯定。何清顺教授建议未来进一步引入统计学检验,以增强量化分析的说服力;陈瑜敏教授提出可在后续研究中探索叙事策略与判决结果之间的潜在关联;霍永寿教授和胡春雨教授建议优化研究问题表述,并对研究方法章节结构提出调整意见;武建国教授认为论文在语料标注和多模态分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鼓励作者在未来研究中引入AI工具,以提升多模态分析的自动化和再现性。

图2 博士生曹慧姝论文答辩合影留念
最后,袁传有教授对答辩委员会的意见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了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建议,并对他们为论文完善所做的指导表示感谢。经过充分讨论,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该论文选题合理、分析深入、方法得当,达到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评定为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同意曹慧姝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