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话回合分析模式的五个层级结构是什么?彼此有什么关系?
会话回合分析模式的五个层级结构包括:课、课段、交际回合、话步、话目,如下图所示:
课(lesson)
课段(transaction)
交际回合(exchange)
话步(move)
话目(act)
该模式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层级系统,上一级可以通过下一级加以描述。“课”是最高的一层,包含若干个“课段”;“课段”又由一个或几个“交际回合”构成。而“交际回合”由若干个“话步”构成,“话步”则由若干个“话目”构成。“话目”属于最低一级,没有结构,其在口语会话中的作用需通过其与前后话语的关系来决定。
2. 在讨论话目时,S&C为什么要引入“语境”、“语位”两个概念?发起话步中最常见的话目是什么?
因为同一功能的话目可以由不同形式的语法结构实现,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虽有关联,但缺乏有机联系,存在不一致性。例如,疑问句“能不能关一下门”,陈述句“门是开着的”,或简单的一个字“门”都可以实现关门这一指令。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挂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 & C引入了语境(situation)和语位(tactics) 两个概念,并指出,在分析话语功能时需要将话语置于语篇的大环境中,通过语境、语位考察其功能。
发起话步主要由引发、指示、告知话目实现。
3. 在教学回合中,黏附回合的结构主要有哪些?
黏附回合的结构包括:重新引发(1)、重新引发(2)、列举、重复和强调五种,如下图所示:
重新引发(1)IRIbRF
重新引发(2)IRF(Ib)RF
黏附回合 列举IRF(Ib)RF(Ib)RF
重复IRIbRF
强调IRIbF
其中,重新引发(1)既包括原有的由教师引发的回合结构,还新增了一个黏附引发话步,用符号Ib表示。重新引发(2)的黏附回合结构是IRF(Ib)RF。列举的黏附回合结构与重新发起(2)的结构相似,但是实现方式不同。重复黏附回合结构是IRIbRF,其中黏附发起话步由循环话目实现。强调黏附回合是由教师发起的指示回合,其结构是IRIbF。
4. Tzui(1994)提出三话步回合结构是人类交际的基本结构,强调第三个话步的重要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第三话步即后续话步的作用,以改善课堂教学?
三话步的IRF结构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回合结构。IRF模式中如果教师反馈信息量不足、学生参与互动机会少将对学生的语言习得、交际能力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因此,需要充分发挥第三话步即后续话步的作,在后续话步中加大反馈量,改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尽量避免用“很好”、“答对了”、“不错”等简单话语进行评价。相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答案进一步展开,即要求学生扩展或进一步阐述其想法,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扩展,使语言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5. 会话回合分析模式有何局限性?该如何完善?
会话回合分析模式对于分析具有相对紧凑结构的互动语篇非常有用。然而,多数研究还是局限于语篇结构的描写,学者们对原模式的发展是多样性的、拓展性的,但是他们提出的修改方案没有得以有效整合,还没有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具体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扩展分析的内容、分析的维度。
首先,会话回合分析模式是基于传统的课堂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授课方式较为单一。他们的分析方法可适用于大部分课堂中的会话分析,但还无法胜任对学生间的小组讨论、小组课堂陈述或游戏中的言语互动分析,在处理两人以上的互动话语和机构化的互动话语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也不好分析非正式的、非权威的、非合作式的对话。
在新形势下,研究者应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如多模态课堂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内容与语言综合学习教学法等,在揭示新型课堂会话结构的同时,基于结构的描写改进课堂会话的结构,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课堂会话的结构,通过后续话步提供有效的反馈,给学生创造更多宽松、平等地会话空间,使之更好的学习。此外,教师角色、不同教学法的效果以及不同教学资源的利用效果等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其次,可将会话回合分析模式应用于非课堂语篇的分析,如法商语篇或医患对话、警察询问、法庭会话等机构性话语的分析。在研究中,除了描写其语篇结构外,如何将描写的结果与社会、文化等因素结合,使语篇结构的描写成为深入解释的基础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再次,学者们对该模式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仍不够系统化、细化,应在理论的高度加以整合。他们从S&C的原模式出发,结合各自感兴趣的某一特定语料进行分析,这虽有助于提高该模式在不同类型的口语语篇的适用性,增加应用性研究的宽度,但这也使得他们的研究无法充分、有效地汲取先前学者对该模式的研究成果,深度不够、普遍性不足。今后的研究应该从理论的高度对上述的发展与深化加以整合,促进会话回合分析模式的理论发展。
(编辑:张卓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