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理论阐述
语篇信息理论具有兼容性。由于是在语篇层面进行研究,涉及不同层次的语言现象,所以各种语言学理论都可以在语篇信息分析中发挥作用。如上所述,语篇信息处于语言表层和认知深层之间,因此,不同的理论在语篇信息分析中所起的作用也随之不同,它们对语篇信息分析的贡献各有侧重。研究者需要对所整合使用的理论有准确的定位和清晰的阐述。
(二) 对象分析
对研究对象的分析与理论选择往往交替反复进行,直到找到合适的理论以及理论与研究对象的契合点,这实际上是不同领域研究者的一个共同策略。语篇信息分析的对象都是语篇,但是不同的研究课题,其具体分析目标会大相径庭。进行语篇信息分析时,从何角度切入、采用何种变量、在何层次操作等,必须根据具体研究课题而定。
例如,判别勒索信的性质,与确定勒索信作者会有方向性区别。前者的分析可能主要集中于语篇信息的内容、相关的功能、语言表现、心理反应等,后者可能需要探测信息的分布规律、信息点的搭配情况、信息成分的组合情况、语言习惯的规律等。唯有当研究对象得到合理剖析后,实质的分析才能真正开始。
(三) 材料分析
材料分析是语篇信息研究过程的核心环节。不同于词汇、语句等非语篇层面的分析,语篇信息分析必须关照整体性,同一语篇的每一个分析结果存在密切关联,必须通盘考虑,避免互相矛盾。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及时对语篇信息各角度的阶段性分析结果进行关联分析,以检查分析的效度并予以必要调整。
材料分析结果可大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如果目标定为定量分析,材料的总体样本量、信息要素的覆盖范围、信息要素的样本量等,均需予以精确界定,一般需要通过预备实验分析进行预测。
(四) 阐释与预测
阐释语篇信息分析的结果时,可能出现多种偏颇。例如,对小样本量的过度概括、对信息要素的过度概括、对重要分析内容的遗漏、对用不同方法分析结果的矛盾解释等。这些偏颇需要依据所采用的相关理论进行重新检视,从而确定原因。依据分析结果所做的预测,出现偏颇的情况与阐释结果相仿,不同的是,预测所导致的偏颇不一定能用该研究中所采用的理论来发现和调整。因此,研究者在做预测时需要特别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