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语言研究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专业委员会  组织机构  秘书处  活动安排  资源下载  研究所  概况介绍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研究平台  学生园地  资源共享 
 博士生培养 
 硕士生培养 
法律语言学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所>>人才培养>>硕士生培养>>法律语言学>>正文
 
梁喜俏“第十二届全国法律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参会手记
2022年12月19日 梁喜俏 

作为本次会议组委会网络部,控场组等工作组成员,参与了会议海报及腾讯会议背景板的设计,发布新闻,录屏及场控两组平行论坛会议等工作。期间,参与了六场主旨发言,国社科论坛,博导论坛,法律语音,法律语言学为主题的平行论坛等环节,收获良多:

【具体内容】

六场主旨发言的专家分别是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余素青教授,法国里昂大学的Anne Wagner教授,英国阿斯顿大学的Tim Grant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张翠玲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袁传有教授以及英国WED法律取证有限公司,英国阿斯顿大学法律研究中心的Isable Picornell教授。他们所讲解的话题包括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社交媒体中表情符号的使用研究,作者识别,似然率框架在法庭语音证据评价中的应用,SFL为法律语言学研究提供的工具包及专家在法庭中的角色。

国社科论坛分别邀请到了法律语言学领域专家分享他们申请并获得国家级社科项目的心得,他们慷慨地分享了他们选题的经过,总结了申请国社科项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找到有意义有价值的选题。

博导论坛邀请到了国内法律语言相关专业的资深博导分享自己作为博士生导师的感悟。他们不仅分享了他们带学生的经验心得,更重要的是分享了带着学生一起做科研的经历,这种经历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

两个平行论坛的主题分别是法律语音,法律语言学。在法律语音论坛,王英利老师,钟彩顺老师,以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两位研究生林矜矜,梁晓琴宣读了他们的论文。王英利老师主要是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讲解了声纹识别钟语音听觉特征的价值和应用,钟彩顺老师主要讲解了自己最近对共振峰带宽的识别效果所做的一个实验,林矜矜介绍了中美法律辩护词中情态动词的韵律特征,梁晓琴介绍了川渝地区普通话态度语言的韵律特征。

在法律语言分论坛,潘庆云教授,黄萍教授,汤洪波老师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张晴分别宣读了他们的论文。潘庆云教授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中国法律语言的现状,成因和改革优化对策,黄萍教授通过对老年维权话语的关注,深入分析了对老年维权话语研究的意义和路径。汤洪波老师基于社会符号学,对国内法律语言研究现状及理论进行了思考,张晴介绍了翻译文本的相似性鉴别。

【具体感想】

学术长路,贵在思考

学术是一场漫长的旅行,我们应该在研究生学习中培养自己做学术的能力和心态。学界的前辈专家像是灯塔,每次跟他们沟通总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方向和启迪。在博导论坛中,韩永红教授对于学者或者是做学术的人应该深刻理解的20字方针,让我印象深刻。这二十字为:发现问题,翻阅文献,持续思考,深刻理解,慢慢形成。思想中的一点点进步,学术上的一厘厘精进都不是在突然到来的,是在不断的打磨,思考,学习中慢慢形成的。这对于我们刚踏入学术研究道路上的人来讲就像是行路指南,我们要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学习中学会独立,在学习中学会总结,在学习中学会创新。

要学会发现“真”问题

每次学术论坛收获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动力,更多的是思考的方向。这次学术论坛专家学者,学生都展示了他们最新思考,最近关注。从他们的思考中可以看到创新的火花。从他们的思考方式,关注点可以看到新意所在。本次学术论坛让我深刻的理解了如何发现问题。学习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要学会问问题,问题驱动探索,问题驱动创新。而在目前学习过程中,问出有价值的问题是一直困扰着我的事情。而从各位前辈同学身上,我体会到了观察生活的重要性,密切关注并且真正实践的重要性,因为很多问题是在实践中才能发现的。

学术方向的火花

从我所参加的两个分论坛中,我学习到了法律语言的历史,语音学新的研究方向。比如黄萍老师讲到老年人维权的语言学转向,为我们语言研究领域打开了一扇大门。再比如钟彩顺老师对于共振峰宽带在语音司法识别中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稳定性参数。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后台管理 |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07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法律语言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