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次会议组委会网络部等工作组成员,参与了会议从开始到结束的部分工作。期间,会前设计了会议材料、腾讯视频会议背景,分发邮件通知,期中作为场控进行控场和会议录制,会后撰写会议总稿,收获良多:
【具体内容】
中国政法大学的张彦教授对侦查讯问人员使用的话轮转换策进行分析,深入剖析了获取话轮、维持话轮和让渡话轮的策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邢佳欣、刘田田、马玉荣师姐,博士生刘蒙娜师姐,以及本科生李倬宇、梁澜婧同学,本科生邓心悦、卢滢同学都从语篇信息视角出发进行讲座分享。邢佳欣师姐对微博警情通报的信息披露进行定性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印象管理相关理论提出完善警察网络形象的建议;刘田田师姐将认知图式理论与语篇信息理论相结合,研究主持人如何挖掘造成冲突的主要争议点和各方的潜在需求;刘蒙娜师姐分析了诈骗者如何利用信息控制受害人,冒充受害人进行诈骗欺诈行为;马玉荣师姐基于10个刑事直播视频,具体分析公诉人讯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流现象,讨论问题流的特点、切分依据以及讯问功能;李倬宇、梁澜婧两位同学从公开庭审记录中挑选质证话语进行研究,邓心悦、卢滢同学从信息流动视角切入,结合庭审问答互动模式,分析民事庭审中争点展开的语篇信息流动机制。
【具体感想】
1.本次会议涉及面极广。虽然参与的两场论坛基本都是从语篇信息出发,但每位专家、同学皆是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包括侦查询问、质证、民事庭审争点,同时也立足于不同的背景,内容不可谓不丰富。
2.这场会议也让我看到了广外原创理论—DIT的再一次传承和发扬。DIT理论自杜金榜教授提出之刻起就吸引了许多关注,数年来无数学者深耕于此,将其用于庭审话语分析、法律翻译、法律英语教学、学术英语写作、文本作者识别等诸多领域,而在这两场会议之中,DIT又被赋予了新的视角的尝试,从中也让人看到了广外薪火的代代相传。不过,目前对DIT理论的研究多从宏观层面着手,接下来也可试着从微观层面入手,或是进行跨学科研究。
3.会议准备虽然辛苦,但参加会议是对自己的一次提升,各位专家学者相互之间的交流不仅给了他们灵感,也让我得到启发。老师们谦逊随和的作风、严谨治学的态度,师兄师姐们好学不倦、求知若渴的精神同样让我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