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8号下午4点,法律语言学方向博士生罗兴进行了线上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委员会组长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胡春雨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由上海交通大学王品副教授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张冬冰副教授组成。
罗兴的博士论文题目是:Tenor Negotiation in Community Correction Dis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Semantics(从人际语义视角下看社区矫正中的语旨协商)。本次论文答辩共分成三个环节进行:博士生进行论文介绍、答辩专家针对论文内容进行点评和答辩委员会宣布答辩结果。
首先是博士生进行论文介绍部分。罗兴对社区矫正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对社区矫正的主要任务进行了重点介绍。从社区矫正的现实意义角度说明了论文的研究目的。通过图表的呈现方式,对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所使用的理论依据进行了重点解释。研究发现,社区矫正话语可以分成三种宏观语类,每种语类都有是其各自的人际功能,比如告知功能、教育功能等。
图1 博士生罗兴进行论文预答辩
从理论上看,研究提出了超语类(hyper-genre)的概念,构建了实现化-群体化的分析矩阵,进一步阐明了人际语义资源、群体化策略,群体身份构建以及司法理念之间的关系;从实践上看,研究明晰了社区矫正实践活动中的话语原则以及不同参与人员采取的语言策略,为更好理解社区矫正话语互动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通过对社区矫正话语进行语旨关系分析,研究还发现合理控制权势和亲和关系将更有利于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更好地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
论文介绍结束后,答辩委员会就罗兴的答辩情况给出了相关的评价以及修改意见。首先,王品副教授对论文的研究意义进行了肯定,也指出了文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本研究中的关键术语和主要创新点超语类(hyper-genre)在处理与宏观语类(macro-genre)的关系上需要进一步考虑和论证;数据收集上每一阶段的子阶段都是来自不同的案例,需要进一步考虑。随后,张冬冰副教授认为该论文内容丰富详实,对文章的研究重点给出了建议,指出了论文中对相关概念的界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并提初了宏观语类分析中出现的其他相关问题。最后,答辩委员会组长胡春雨教授肯定了该论文的选题的现实意义,但是论文的研究方法的说明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写作中应该指出语料的采集方式、语料的转写方案和标注标准等问题。另外,论文的整体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参考文献的格式也需要统一起来。
图2
答辩委员会进行意见点评
最后,导师袁传有教授总结了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强调了语类的重要性以及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并且对参加此次预答辩的各位专家和同学进行了感谢。经讨论决定,答辩委员会正式宣布罗兴通过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